林语堂苏东坡读后感

进入偶然原因看了些苏词,同时也看了林语堂的苏轼传,这里记录下所感,所想。重点不是描述豪放的苏词,而是苏轼这种人才的优点,缺点。苏轼若是在当代社会又是咋样的?

大概过下「苏轼传」

苏轼传记有很多,各种角度去描写的,我选择了林语堂的这本。林语堂是民国时期著名文科生,特点中外双休,说来奇怪,他写的苏轼传是用英语写的,或许是为了向世界科普这个中国巨星。而我读的却是一个国人的译本。既然是面向世界的,选择的角度肯定不太一样了,也会拿西方的文豪大家与苏轼对比。

这本书里不像一些其他书,用很多首苏词来作为切入点,描写。他直接以苏轼的视角,按照时间线,穿插一些中间人物大事记(弟弟苏澈,伯乐欧阳修,政敌王安石,他的三任夫人,等等),来完成的,也加了不少北宋的政治经济背景,各个皇帝的特点等。所以读下来就是一个北宋中后期的国家命脉缩略。

不止于诗词

苏轼写词,写诗,是他的立命之本。他的年代是文学的时代,家族里也有好的基因,氛围。他叔已经是当官的,他爸虽然无官,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,他爸的六国论,他妈的思想已经不是普通妇人的思想了。

如此的家境放到现在,如果不是特别不着调,抬也能给抬到一个合适的位置。况且他和弟弟在立命之学的年纪里一起下了重功夫,使得他基础太扎实了,所有文字创作信手拈来。任何行业都需要一个扎实的基本功,才能有上层轻松的创作,作家,歌手,程序员,运动员,哪个不是呢?

他呢,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止于诗词。乐天派,豪放派的作风。到哪里都有朋友。喜爱喝酒。也会接触名妓。说到这里,我是觉得不能单纯看他的这些特点,结合他背景:少年成才,国家顶级人才,得到皇帝的大力认可,可谓前途无量。体验过生而为人的巅峰,这个自信自然养成了,也早已脱离了为生计奔波的烦恼。所以即便有在政治斗争里的一贬再贬再再贬,那都不是事。

林语堂描写他的政论也是一流的,这个是位难得,宋朝不缺文学,但是文学和政论都很好的就少了,范仲淹,欧阳修,司马光,王安石都算是,苏轼当然也算,他的特点似乎是更接地气,更是站在底层大众这一侧。实事求是,真正做事的人。

他对生活很热爱,对细节观察也很到位,体现在诗词里,也体现在他的书法与国画里,他是南方国画鼻祖。国画里对动物的传神,对山水天人合一的追求,要求作者必须对细节观察做到细致入微。

能跟任何人玩到一起

书里一个章节:和尚,酒与名妓,来形容他的爱好,形容的真好。他结交了很多僧人,与他们聊思想,交换灵魂。或许这点也是构成他性格的重要瓦片。他朋友圈里很多都是追随他的,比如苏门四学士等。

皇帝点过他的名,嫉妒者们对他一再打压,太后出于女人第六感,认为他是一个可靠之才,恢复他的官位。他有很多酒友每到一个地方,都不缺朋友,分布到各阶层里。

他与头号政敌王安石,最后也能畅谈下想法。

他也是一个普通人

本质上他也是追求名利,没有得到的时候也会迷茫,有了机会的时候也会努力抓住的。在遇到乌台诗案的时候,他也是慌不知所措,内心是恐惧的,害怕死亡,更害怕家人受到牵连。

作为一个动物,他也是爱好吃喝的。人生中后期也追求长生不老之术,每次被贬也都带了很多家人一起,这点来看条件已经不错了,比起当时草民生活上强了太多。

也正是一个普通人的特点,才愿意被更多人追随吧,才能被千年后的我们依然喜欢。

再无苏轼

一个现代社会里很难再出现苏轼这样的人了。首先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需要巨大的精力,其次在阶层固化,大众追求的理想已经很难到达苏轼这种高度了。于我们苏轼的故事当作聊天语料,当作精神参考,其作品当作我们引经据典的素材,足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