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新读了三体小说,利用的碎片时间,还有国庆几天假期。内容包括地球往事、黑暗森林、死神永生三部曲。也有一些博主的解读和评论。
这部小说包含的内容涉及太深太广,这里仅复盘下自己的收获:
结构
总体是宇宙往事的感觉,具体由太阳系里的 三体文明 发现 地球文明,然后想占有之。产生了互相对抗互相威胁,最后被宇宙中的一些高等文明给统一消灭,宇宙本身也在不断的膨胀与坍缩。
总体视角是站在宇宙之上的,纬度高达十维。坦白来讲我是读不懂了第三部。但是尽量按照知名的解析去理解。
人性
1.2.3部里都有大量人性的恶的部分,感觉总体人性是讲人类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。
- 历史仅是一个循环,并不是教训
- 人类环境就是一个黑暗森林,个人都是猎人,所以没有善良与恶略
- 极端情况下,都是坏人
面壁计划
正面实力被碾压,并不是没有机会,面壁计划就是为了抓住三体的弱点,来形成的一些取巧或者弯道超车或者是 计谋,阴谋 阳谋等方式来对抗之
不要放弃,没有一段努力是白费的。罗辑形成的威慑纪元前提里有其他面壁者的产物
可怕的水滴
最让我燃起来的一段是水滴
击穿整个舰队的那段,因为整体情节有强烈的反差感,脑补的画面也是大片的场景。
- 首先是 人类的傲慢 以为能全方面压制三体,各个舰队为了荣耀几乎是全军出动,然后被团灭。
- 水滴本身的高端之处
- 材料学上高深技术,是当时人类几乎不可突破的。功效上不怕人类的激光,核聚变等武器,这是基础物理学上的碾压
- 动力上非常高端,能以锐角的角度做变相,速度几乎不打折,这是要突破牛顿的惯性定律了,也算是突破人类基础物理学了
- 还有比较强悍的软件能力:在人类舰队凌乱后,能迅速计算出各个击破的最短路径
- 虽然具备一身高科技,但是它本身攻击方式却是最传统的的方式:撞击(相对于激光等武器)
- 水滴只是一个探测器,想一想母舰会有多强大吧
这一段的描写算是第二部的高潮部分了,也被一些动漫制作者做成了短片,B 站上就有。
宇宙社会学
这个是三体里第二部的核心,是罗辑对三体文明提出威胁的根基。最早是叶文洁提出并传授给了罗辑。
让我们来看下宇宙社会学核心:
-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素
- 文明不断发展,但宇宙资源有限
还有两条辅助的延伸
- 猜疑链
- 文明的技术爆炸
这四条构成了黑暗森林法则的基础。文明为了生存,必须隐藏自己,一旦暴露就会被消灭。
威慑产生 因为水滴的存在硬刚三体肯定是不行了,就是靠上面的理论基础,加上博弈论,加上雪地工程,摇篮系统来完成对三体社会的要挟。要么都别存在了,要么达成一些协议。
都 tm 别玩了。 这种以敌我双方为赌注达成的平衡,让我想起了之前玩团队竞技游戏时,队友互相不爽,抱怨时,一些队友就开始捣乱(或许不是捣乱者本身的问题),会导致整个队都失败。
记得之前很多产品经理推荐看本书的点就是这个。把做产品的过程比作宇宙文明的发展,产品经理就是文明的领导者。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,避免被市场淘汰。
傲慢
人类群体上总是表现出傲慢,这似乎是很难改变,属于天性。
降维打击
降维打击是一种高端的攻击方式,是尊重对手的一种方式。是残酷的,是全方位碾压的。
这里也被很多产品经理用来比喻产品的竞争力。产品的发展要在各个维度上提升,不能只在某一方面有优势。
对于自身的发展也是,处在这个世上并不是某个方向上的竞争。具体就是:专业,认知,平台,人脉,健康等等各个维度上的。
但是到个体上,一定要清晰认知。
不是科幻胜似科幻
其实三体更像是一个哲学小说,探讨了文明的生存、发展、冲突等问题。科幻只是一个载体,承载了这些思想。
比如 文革 这个敏感话题的思考,宇宙社区学,黑暗森林法则,文明的进化等都是人类社会的隐喻。只是带上了科幻这个艺术形式的表达形式
比如各个纪元下人类生存条件下,各个社会组织,意识形态等,都是跟当前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体现,不变的人,变的是环境而已。
对比其他科幻
感觉三体让人震撼的是:
- 无敌的脑洞,是脑洞也是基础技术的理解,因为作者是理工科,这些基础知识还是有的
- 能自证自圆的总体逻辑
- 现实社会的写照,这点很能打动人,因为很多情节可能在现实中的我们周围就有发生,能让读者感同身受
- 画面感很强大,场面宏大,以宇宙为画布,每个星星都是一个点,也能局部放大某一部分复杂的细节
- 纬度很高,n维 世界都有描述
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简直无敌。
一道智力题
一根不均匀的绳子,燃烧时间是1小时。如何测量出15分钟的时间
- 如果是均匀的怎么办?
- 如果是不均匀的,但是有两根怎么办?
- 如果是不均匀的切只有一根怎么办?
前两种都很简单
最后一种的场景不能得到准确的 结果但是能利用微积分的方式逼近 15分钟。大概是时刻保持 4个燃烧点,对折后,分别两头点燃,任何一折结束,则继续对折,再分别点燃,如此循环,直到结束
感叹作者知识面的宽厚
刘慈欣的知识面真的很宽厚,物理、天文学、数学、计算机、社会学、哲学等都有涉猎。能把这些知识融合在一起,编织出一个宏大的故事,实在令人佩服。
不只是知识面,还有对人性的洞察,对人类之间的关系的理解。书中对人类的描写,既有光辉的一面,也有阴暗的一面。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。
能写出这样的效果,必须有切身的体验才行。想一想自己在城市里虽然接触很多人,但都是过客,能深入的核心接触的很少,很难深刻体验到这种关系,人性。
漏洞疑惑
智子 与 思想钢印
思想钢印里,可以修改人类大脑神经元的响应。有一点现在 AI 领域里神经网络的权重参数一样。那为何智子不去修改人们的神经元?修改罗辑的神经元?
对比上次读
第一次读,是几年前吧,那时只是朋友推荐,自己强制去读。感觉像是硬着读下去,只记得一些不完整的框架,灵魂因素都没记忆了。
相比这次,完全是享受的过程,读的很细,参与感很强,也收获很多,此后读书时一定要再多嚼一嚼,理一理才能有收获颇丰,不浪费时间。